01、《宣城见杜鹃花》
唐·李白
蜀国曾闻子规鸟,宣城还见杜鹃花。
一叫一回肠一断,三春三月忆三巴。
李白晚年客居宣城、见杜鹃花开,忆及蜀地子规啼血的传说。诗中“一叫一回肠一断”以杜鹃鸟鸣的凄切,映照杜鹃花的红艳如血,将思乡之痛与深春时节候交织,语言凝练,情感浓烈,尽显漂泊者的孤寂与哀愁。
02、《杜鹃花词》
唐·施肩吾
杜鹃花时夭艳然,所恨帝城人不识。
丁宁莫遣春风吹,留与佳人比颜色。
这首诗嗔怪京城人不懂山野杜鹃之美,叮嘱春风勿摧残,留与佳人比娇艳。诗人以拟人手法赋予杜鹃傲娇性情,表面惜花,实则自喻才情未遇知音,语言俏皮中暗含不平之气。
03、《寒食日题杜鹃花》
唐·曹松
一朵又一朵,并开寒食时。
谁家不禁火,总在此花枝。
寒食节禁火,诗人却戏言杜鹃花红似火,点燃了春山。将民俗与自然结合,以幽默笔触写杜鹃的炽烈在冷寂的寒食节中注入鲜活生机,构思新颖,别具巧思。
04、《杜鹃花漫兴》
明·张献翼
花花叶叶正含芳,丽景朝朝夜夜长。
何事江南春去尽,子规声里驻年光。
诗的前两句描绘杜鹃花盛放,春光无限的美好画面。后两句情绪急转,借江南春尽、子规啼鸣,表达对春光易逝的惋惜。人生如美好春日稍纵即逝,人们应珍惜当下,莫等逝去才追悔。
05、《杜鹃花》
唐·方干
未问移栽日,先愁落地时。
疏中从间叶,密处莫烧枝。
郢客教谁探,胡蜂是自知。
周回两三步,常有醉乡期。
这首诗聚焦杜鹃移栽的细节,“先愁落地时”写对花的珍视“密处莫烧枝”以火喻花繁,叮嘱勿让枝叶过密损其美。语言质朴如老农絮语,体现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细致关怀。
06、《初见杜鹃花》
明·苏世让
际晓红蒸海上霞,石崖沙岸任欹斜。
杜鹃也报春消息,先放东风一树花。
诗开篇勾勒海上日出,红霞蒸蔚,石岸错落之景。继而描绘杜鹃于东风中一树先绽,以“报春消息”凸显其报春使者形象,展现出杜鹃破寒而绽、引领春光的蓬勃之美。作者借其歌颂杜鹃的生机,感悟到生命应如杜鹃,积极争先。人生中我们应敢于率先而为、把握时机,才能开启美好人生的。
07、《叹灵鹫寺山榴》
唐·李群玉
水蝶岩蜂俱不知,露红凝艳数千枝。
山深春晚无人赏,即是杜鹃催落时。
深春之时,杜鹃自开自落,蜂蝶亦不知其美。诗人以“露红凝艳”写其寂寞盛放,末句“催落”更添韶华易逝之悲,抒发才士不遇的孤愤,意境清冷幽寂。
08、《杜鹃花》
宋·杨万里
何须名苑看春风,一路山花不负侬。
日日锦江呈锦样,清溪倒照映山红。
杨万里笔下,杜鹃花是山野间自在的精灵。“何须名苑看春风,一路山花不负侬”,它无需生长在名苑,烂漫的山花便不会辜负人对春的期待,展现出质朴又蓬勃的美。“日日锦江呈锦样,清溪倒照映山红”,借锦江与清溪中杜鹃的倒影,侧面烘托出其色彩明艳、花开繁盛。作者感悟到自然之美自在山野,也揭示出美好无需雕琢。
09、《醉桃源·杜鹃花发映山红》
宋·赵师侠
杜鹃花发映山红,韶光觉正浓。
水流红紫各西东,绿肥春已空。
闲戏蝶,懒游蜂,破除花影重。
问春何事不从容,忧愁风雨中。
词以“杜鹃花发”开篇,铺陈春色烂漫,却陡转“绿肥春已空”暗含春光易逝之悲。末句“问春何事不从容”,将自然之景拟人化,直指风雨摧花的无常,影射人生盛衰难料。全词以乐景写哀情,韶光秾艳与春去匆匆形成张力,词人借花叹世,以淡笔写浓愁。
10、《浪淘沙·杜鹃花)
宋·高观国
啼魄一天涯,怨入芳华。可怜零血染烟霞。记得西风秋露冷,曾浼司花。
明月满窗纱,倦客思家。故宫春事与愁赊。冉冉断魂招不得,翠冷红斜。
“零血染烟霞”以杜鹃啼血典故,将花色与血痕相融,暗喻山河破碎之痛。“故宫春事与愁赊”直指南宋故都沦丧,昔年繁华成空。词中“倦客思家”道尽漂泊遗民之恨,末句“翠冷红斜”以凋零花影收束,冷色调中浸透苍凉,国仇家恨凝于笔端。
- 关注好听句子 补充浪漫细胞 -
- 关注效文网 查大学、查专业,更方便!